依托物联网(IoT)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,对传统产线数字化改造及建设,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、效率和互联互通,实现增效降本,已成为动力电池装备制造升级或改造的共同思路。
智能制造从来不是装备企业的孤军奋战,与其并肩而行的,还有智能控制部件的升级,以及以芯片为核心的从底层到系统的阶跃。
回溯过去近30年,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给工业制造的跃迁带来了巨大的红利,芯片成本的降低带动高性能运算设备成本的大幅下降,为制造业从半自动、自动化向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随着智能制造在传统制造领域的进一步渗透,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也被明确提出。
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,要求提升智能制造水平,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仿真、管理、控制等核心工业软件开发和集成,开展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。攻关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海量异构数据组织分析、可重构柔性制造系统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。
需要重视的是,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,动力电池的规模化、自动化制造已在路上。然而,基于全球新能源产业临近大规模爆发前夜,动力电池从GWh到TWh的制造需求被提出,产品安全更被视为重中之重。
因此,实现智能化、柔性化、数字化生产,成就产品高一致性、高安全性、高品质、高效率生产,成为现阶段动力电池企业制造升级的迫切需求